
廉颇配资头条网,战国时期赵国的著名将领,战功赫赫。然而,近日我随几位好友前往八公山脉踏青、爬山时,却意外发现了廉颇的大墓。这不禁让人疑惑:廉颇为何会死在楚国,又为何安葬在淮河岸边的八公山脉呢? 廉颇墓与普通坟墓大不相同,它宛如一座小山,高达数十米,周长数百米。如果不是路边的石碑和指示牌,很难让人认出这是一座历史名将的墓,而只会当作八公山脉中普通的小山峰。
正值中午,阳光明媚。我和同伴沿着蜿蜒崎岖的水泥山路缓步而上,首先看到的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。再往前走,路左侧立着一块紫金石碑,碑上刻有著名书法家司徒越的草书——“赵大将军廉颇之墓”,字迹呈红色,非常醒目。 站在石碑前,我和同伴面向小山,双手合十,默默伫立,以表达对这位2200多年前战国大将的敬意与怀念。从石碑的位置来看,廉颇墓坐北朝南,背后和两侧是连绵的青山(此时还未到草木返青的季节)。墓的右侧,西南方向约一千米外便是平静的淮河。 墓东南角有一条弯曲的山沟,山泉缓缓流淌;墓身长满荒草和杂树,同时还有当地农民栽种的梨树、桃树、葡萄树。墓四周亦是各种果树。每逢草木返青、果树开花之时,我曾多次到此游览,远望山下随风摇曳的花海,山上绿色映衬下隐约显现淡淡红色花云,飞鸟往来,游人稀少,鲜有人注意到这座开满花的“小山”——廉颇墓。 作为战国末期名将,廉颇与白起、王翦、李牧并称“战国四大名将”。宋代宣和年间,他被追封为七十二名将之一。在赵国,廉颇曾率军攻打齐国、燕国,战功赫赫。在著名的长平战役中,廉颇采用坚壁固守之策,使秦军难以取得实质性战果。但由于秦军的反间计和赵国内部小人谗言,临阵换将,使廉颇的战术被迫改变,赵国惨败,损失四十余万人。此后,廉颇因谗言不得已避居魏国。赵王原本打算重新启用他,但前来了解情况的小人再度进谗配资头条网,称廉颇年老,不适合再任重任,致使他再也无法为赵国立新功。 楚考烈王得知此事后,私下邀请廉颇到楚国。廉颇于是来到了淮河中游南岸的楚都寿春。然而,楚考烈王数年后去世,廉颇也随之客死于寿春。 廉颇生前遗愿是“我思用赵人也”,至死仍不忘自己是赵国人,一心希望为赵国再立战功。我在想,廉颇之所以能得到厚葬,不仅是因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赫赫战功,更重要的是他那句“我思用赵人也”的赤诚爱国之心。可惜,他未能叶落归根,根本原因仍在于小人的谗言。自古以来,谗言就像裹着糖衣的毒药,能害人至深。
发布于:天津市汇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